- 首頁
- 資訊
蘭州大學彭尚龍教授團隊Angew:打破MXene被視為導電材料的思維范式,提出MXene誘導引發(fā)劑概念
來源:蘭州大學 2024-06-14
導讀:近日,來自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的彭尚龍教授,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何冠杰副教授、南京大學馬晶教授合作,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上發(fā)表題為“Using MXene as a Chemically Induced Initiator to Construct High-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Aqueous Zinc-Ion Batteries”的文章。

MXene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,最近在水系鋅離子電池(AZIB)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,其可以作為陽極或者陰極的主體,或者用于陽極和陰極的支撐材料。此外,MXene材料還可以作為陰極、陽極或者隔膜的人工界面層,或作為液態(tài)或凝膠電解質(zhì)的添加劑。然而,由于其較弱的贗電容存儲能力,在通常合成條件或者測試環(huán)境下,MXene作為水系鋅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可逆容量極低(不考慮部分MXene的相轉(zhuǎn)變機制),在陰極材料的研究中通常作為導電材料引入陰極材料中。然而,大量MXene材料作為導電基底的引入,無法避免地將導致電極整體比容量下降,需要提出一種新的策略與概念,超越MXene材料被視為導電基底或框架的思維范式。化學加——科學家創(chuàng)業(yè)合伙人,歡迎下載化學加APP關注。近日,來自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的彭尚龍教授,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何冠杰副教授、南京大學馬晶教授合作,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上發(fā)表題為“Using MXene as a Chemically Induced Initiator to Construct High-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Aqueous Zinc-Ion Batteries”的文章。該文章依據(jù)凝膠電解質(zhì)工程的啟發(fā),提出了一種基于MXene材料的原位誘導生長策略,其中少量MXene的引入被視為誘導生長引發(fā)劑,調(diào)控陰極材料的晶體生長模式。蘭州大學作為第一單位,碩士生陳杰和博士生劉彥鵬作為論文第一作者,彭尚龍教授作為通訊作者。圖1. MXene誘導生長策略的概念驗證
要點一:釩氧化物生長模式的改變以及誘導生長機理

圖2. 誘導材料的形貌結(jié)構表征。
上圖展示了不同異質(zhì)成核誘導時間下誘導釩氧化物(T-HVO)的形態(tài),以及XRD、拉曼光譜、EPR譜圖等表征結(jié)果。這些結(jié)果揭示了隨著誘導時間的延長,HVO的形態(tài)如何從層狀結(jié)構轉(zhuǎn)變?yōu)榫W(wǎng)狀多孔結(jié)構,并且展示了晶體結(jié)構的變化和二配位氧缺陷的生成。進一步聚焦于ex-Ti3C2和HVO之間的界面層,探索原位誘導生長機制,圖中包括了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(HRTEM)圖像和XPS光譜,以及密度泛函理論(DFT)模擬,用以證明MXene表面特定官能團對HVO生長的影響和兩相界面之間的強相互作用。圖4. 考慮整體陰極材料質(zhì)量的電化學性能對比。考慮整體陰極材料的質(zhì)量,文章評估了鋅離子電池中HVO和T-HVO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,包括循環(huán)伏安(CV)曲線、倍率性能、充放電曲線、電壓滯后曲線、容量貢獻比較、循環(huán)穩(wěn)定性以及Ragone圖。上圖展示了鋅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電極反應動力學,包括不同電位下的電流密度響應、差分Nyquist圖(DNTD)、電位分辨原位電化學阻抗譜(PRIs EIS)以及動力學方程校正步驟(DECS)圖6. 原位誘導生長策略進一步拓展與應用的初步討論。論文最后將原位誘導生長策略并與其他缺陷工程策略進行了比較,T-HVO|Od電極材料的展示了良好的實際應用潛力。
研究團隊工作受到聚合物電解質(zhì)工程的啟發(fā),提出了一種基于MXene材料的原位誘導生長策略,該策略通過在釩氧化物(HVO)的成核和生長過程中引入少量的MXene,作為異質(zhì)成核點和引發(fā)劑,成功調(diào)控了HVO的形態(tài)并引入了晶體缺陷。這種策略不僅在合成階段直接引入了氧缺陷,而且避免了特定反應環(huán)境或容器的需求,實現(xiàn)了高安全性和高產(chǎn)量的特點。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誘導釩氧化物(T-HVO)表現(xiàn)出顯著提升的電化學性能,包括增加的容量和改善的倍率性能。此外,這項工作還揭示了MXene在晶體生長過程中的誘導化學機制,有助于深入理解、開發(fā)和應用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。【文章鏈接】HTTP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epdf/10.1002/anie.202408667
聲明:化學加刊發(fā)或者轉(zhuǎn)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、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電話:18676881059,郵箱:gongjian@huaxuejia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