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人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,精品影院,毛片无码国产,美女视频黄频a美女大全免费下,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

歡迎來到化學加!萃聚英才,共享化學!化學加,加您更精彩!客服熱線:400-8383-509

驚人發(fā)現:冷凝水滴會自發(fā)生成雙氧水,地球上的氧氣可能是這么來的!

來源:高分子科學前沿      2020-12-01
導讀:一般來說,水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是比較穩(wěn)定和惰性的,比如一桶、一瓶或者一杯純凈水。 充滿好奇心的科學家每天都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,如果把水滴弄的越來越小,它還會那么“懶惰”嗎?

越小越成精

image.png

2020年11月23日,《美國科學院院刊》(PNAS)刊出了斯坦福大學Fritz B. Prinz教授和Richard N. Zare院士課題組的一項驚人發(fā)現:水冷凝成不到10μm大小的水滴后,最快30秒就會自發(fā)形成過氧化氫(H2O2),濃度最高可達4 ppm。請注意是自發(fā)形成,也就是說根本不需要加入什么催化劑,更不需要外部電場,平時“溫文爾雅”的水就變成消毒液了。小編在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,內心一萬個問號在奔騰,這是真的嗎?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回家看看廚房的鍋蓋還好嗎。

image.png

微米水滴的確產生了H2O2

為了打消廣大讀者內心的疑慮,研究人員設計了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,從科學角度給大家證實了微米水滴的確會自發(fā)形成H2O2。

image.png

圖1. 實驗裝置示意圖。

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個溫度和濕度可控的環(huán)境,利用Peltier制冷器形成了一個溫度可控的冷卻面,以Si片為冷凝水接受面,接受面頂部安裝有光學顯微鏡進行實時成像,之所以選擇Si片是因為單晶硅電導率低,對H2O2的影響最小,而且導熱性高,可以促進水蒸氣的冷凝。

在環(huán)境濕度55%時,控制冷卻面溫度3.5℃,1分鐘后就在Si晶片上形成了平均直徑為4.6±3.2μm的小水滴。

image.png

圖2. (A)在硅晶片表面上形成的小水滴;(B)羧基苯硼酸與生成的H2O2反應生成了4-羥基苯甲酸和硼酸;(C)H2O2水溶液的吸收光譜;(D)計算H2O2濃度的校準曲線。

為了證實這些小水滴中的確存在H2O2,研究者將冷凝水收集起來,加入羧基苯硼酸,如果有H2O2的存在,會發(fā)生化學反應,生成4-羥基苯甲酸和硼酸。利用質譜儀,研究者在反應溶液中發(fā)現了上述物質,說明冷凝水中的確存在H2O2,通過H2O2試紙也證明了這一結論。

光定性還不過癮,研究者又通過草酸鈦鉀滴定結合分光光度計法,得到了H2O2濃度的校準曲線,發(fā)現冷凝水滴中生成的H2O2濃度約為68μM,約為2.3 ppm。

2分鐘時H2O2濃度最高

image.png

圖3. 冷卻液滴的尺寸及H2O2濃度隨冷卻時間的變化規(guī)律。

研究者在不同冷凝時間進行取樣分析,發(fā)現隨著時間的延長,小液滴的直徑不斷增大:在0.5分鐘時,小液滴平均直徑為4.0±2.7μm,此時H2O2濃度小于1.0 ppm;2分鐘時,直徑增加到7.7±5.7μm,H2O2濃度達到最大值, 3.9ppm;5分鐘后,液滴直徑生長到12.5μm,但是已經檢測不到H2O2的存在,也就是說當液滴直徑小于10μm才有利于的H2O2生成。

各種冷凝表面都能產生H2O2

image.png

圖4. 在Si片、玻璃、特氟龍、銅表面都能生成H2O2。

你以為只有Si片表面才能產生H2O2嗎?錯了,研究者又在玻璃、特氟龍和銅的表面進行了同樣實驗,發(fā)現在各種表面冷凝都能形成H2O2,只不過Si片上濃度最高罷了。而且,玻璃和銅的表面在冷凝約2分鐘后H2O2濃度也達到了最高,特氟龍表面達到最高濃度的時間略有延長,為5分鐘。

親水表面不利于的H2O2生成

image.png

圖5. 在親水、疏水和粗糙Si片表面上H2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規(guī)律。

研究者認為冷凝表面的物理性質可能會影響H2O2的濃度。他們在Si片表面進行了親水、疏水和粗糙度處理,得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Si片。

發(fā)現在疏水表面冷凝2分鐘后,由于成核速率和液滴生長速率變慢,單位面積的液滴數和平均直徑分別為18709/mm2和4.3±1.2μm,比未處理的Si片要低(24255/mm2和7.7±5.7μm),H2O2濃度也從3.9降低到了1.8 ppm。在親水表面冷凝2分鐘后,沒有檢測到H2O2。

將Si片表面粗糙度從0.12 nm增加到3.8 nm后,促進了水滴的成核和生長,結果在冷凝15 秒就形成了小液滴,H2O2濃度在30秒就達到了最大值。也就是說在那些能促進水蒸氣成核冷凝以及液滴生長的表面,越有利于H2O2更快更多的生成。

環(huán)境條件的影響很顯著

image.png

圖6. 環(huán)境濕度和溫度對H2O2濃度的影響。

最后,研究者還研究了環(huán)境濕度和溫度對冷凝水中H2O2濃度的影響。發(fā)現當相對濕度在40%時,液滴的生長要比55%和70%慢,H2O2濃度達到最大的時間推遲到了3分鐘,濕度大于55%后,對H2O2生成沒有影響;當相對濕度從40%增加到55%后,H2O2的最大濃度也從0.5 ppm提高到了4 ppm。

當冷卻表面溫度為-2.8℃時,冷凝水結冰,未檢測到H2O2;在12.2℃時,沒有發(fā)生冷凝;在3.5℃時,H2O2的濃度最高,約3.9 ppm。

世界上第一個氧氣分子就此誕生

一般都認為,在動物、植物和人類存在之前,世界上的氧氣是通過水的光分解反應生成的。根據實驗結果,Zare認為世界上第一個氧氣分子就來自H2O2的分解,而且水蒸氣自發(fā)形成H2O2這一過程在地球上有水之后就默默的開始了,只是一直不為人所知。

研究者認為水蒸氣冷凝就能生成H2O2,這是一種既簡單又經濟的綠色殺菌工藝,而且這一研究還順便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,即H2O2在對流層中將二氧化硫光氧化成硫酸導致了酸雨的形成。

小結:斯坦福大學Fritz B. Prinz教授和Richard N. Zare院士課題組證實當水蒸氣冷凝成不到10 μm的液滴后,會在Si片、塑料、玻璃和金屬表面自發(fā)形成H2O2,而且其濃度隨著冷凝時間、表面特性、環(huán)境濕度和溫度的變化而不同。當冷凝表面有利于水蒸氣成核和生長、環(huán)境濕度大于55%、溫度在3.5℃時有利于H2O2的產生,濃度最高可以達到4 ppm。這一自發(fā)的過程在地球上有水之后一直在發(fā)生,它促進了地球上氧氣的生成。

作者簡介

image.png

Richard N Zare,國際著名物理化學,分析化學家,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前系主任。1976年,以37歲的年齡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(AAAS)院士;2004年,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、歐洲科學院、瑞典皇家學院、英國皇家學會等科學院院士;2009年,當選發(fā)展中國家科學院(第三世界科學院)通訊院士。迄今為止,Zare教授已在Science、Nature、PNAS、JACS、Angew. Chem.、Phys. Review Letts等雜志發(fā)表論文850篇。

參考資料

[1]微信公眾號高分子科學前沿(ID:Polymer-science),驚人發(fā)現:冷凝水滴會自發(fā)生成雙氧水,地球上的氧氣可能是這么來的!


聲明:化學加刊發(fā)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、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電話:18676881059,郵箱:gongjian@huaxuejia.cn